近年來醫患關系逐漸和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醫患矛盾大大緩解,醫療糾紛逐漸減少。但是,由于醫療活動基數巨大,醫療糾紛事務案件很多,仍然是常見的民事糾紛之一。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遇到醫療糾紛事務都是很不好的。無論是通過調解還是司法程序解決,都非常耗時耗力,影響生活和工作,那么遇到了醫療糾紛事務如何正確處理呢?
1,醫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合同關系。
醫患關系屬于醫療服務合同關系,不是消費合同。醫院只是提供醫療服務,患者可以在醫院獲得醫療服務,但無權要求醫院治病。對于普通的消費合同,商家必須提供合格的商品或者體驗良好的服務。所以,少部分患者不得不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支付醫療費用。醫院不一定要治好病。這在治療常見病的時候很好理解,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多數疾病是治不好的。但如果是醫療美容,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美容效果,醫院就會毀約。這種錯誤的觀點讓很多醫美失敗的患者在走法律程序時敗訴。其實只要醫院提供了醫療美容服務,就履行了合同義務。如果達不到預期的美容效果,就不算違約。要想維權成功,必須認真理解民法典中醫療損害責任的認定——過錯責任。不管你是按合同糾紛還是侵權糾紛維權,醫院肯定是有過錯的。
2,評估醫院是否有過錯很重要。
醫療糾紛事務涉及醫學知識,專業性強。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科學。如果醫療行為存在過錯,非??漆t生無法分辨是非。而且,醫療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學術性的,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正確性。所以很多醫療糾紛事務都是從認知差異開始的,而不是醫療行為失誤。比如很多人認為產前檢查可以避免出生錯誤,沒有異常。如果新生兒有三體綜合征,那肯定是醫院的錯。這就是認知差異導致的醫療糾紛。按照目前的醫療水平,產前檢查遠不能避免畸形新生兒的出生,產前檢查也不能完全排除三體綜合征。所以有很多沒有醫療過錯的糾紛被患者抓住,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維權。最終醫患雙方都筋疲力盡,但患者并沒有受益。在維權前,患者應請專業人士分析醫生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否則即使存在嚴重的醫療損害,也不一定能獲得賠償。因為根據民法規定,醫院承擔過錯責任,即醫院必須有過錯,患者才會受到醫療損害。損害與過錯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醫院將承擔賠償責任。
3,封存復印病歷。
發生醫療糾紛事務后,患者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封存復印病歷。因為病歷既是第一手證據,又是初步評估醫院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責任比例是多少的基本材料,可以說維權無門,即使不走法律程序,也只能在依據不足的情況下向醫院喊賠償,維權很難成功。如果按照法定程序,患者對醫療行為過錯的證明主要是醫療事故鑒定或醫療損害司法鑒定,鑒定主要以病歷為依據。因此,如何固定病歷證據,還原診療行為,是患者最重要的證據工作之一——即封存、復制病歷。
4,確定維權方式。
(1)協商處理。
任何民事醫療糾紛事務協商永遠是首選,因為成本最低?;颊呖梢哉裔t生、醫院的醫務科,甚至院長咨詢。但就綜合醫院的醫療糾紛解決機制而言,咨詢醫務處或醫務處下屬的保衛處是最常見的咨詢方式。對于有明顯過錯可能引起輿論的糾紛,醫院一般愿意協商。比如檢查失誤導致吃錯藥引發事故,比如外科手術誤傷其他器官導致殘疾。但根據林先生的經驗,大部分醫院無論發生什么醫療糾紛,即使是負主要責任的嚴重醫療事故,也不愿意與患者協商。套路慢慢的只想做一個低的“人道主義救濟”賠償,但這并不代表醫院不愿意協商,只是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來協商合理的賠償。建議或咨詢專業醫療糾紛律師進一步咨詢。
(2)醫學委員會的咨詢。
如果醫患雙方沒有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患者可以聽從醫院或衛健委的建議,向醫調委申請處理。進入醫調委調解或司法程序后,醫院一般會安排法律顧問介入;醫調委是半官方的中介調解機構,沒有行政和雙邊強制力,調解成功率不高,帶有很強的傾向性。一般調解時限為一個月,可安排多次調解會議。醫調委大多會安排自己的專家組對案件進行初步評估,給出是否存在醫療過錯和責任比例的意見,然后根據這個意見建議雙方達成賠償協議。雖然醫調委專家組的大部分意見很難被雙方接受,調解成功率也不高,但是醫調委有一點很難能可貴,那就是醫調委不收費。因此,林先生認為,賠償預期低、無力承擔訴訟費用或不想走司法程序的當事人,可以利用醫調委進行調解。
(3)走司法程序。
如果雙方調解意愿低或各種方式調解不成功,直接起訴為宜。根據相關法律,當事人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或醫療事故司法鑒定,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可以先后進行的(如訴訟情況下醫學會不再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因此,如果醫療事故鑒定后協商不成,法院可以再次申請醫療事故司法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可以直接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健康委醫政管理部門申請,也可以由市醫學會鑒定。如對鑒定意見不滿意,可在15個工作日內向省醫學會申請鑒定。林律師建議,雙方或經醫調委協商未果,仍不愿走司法程序,試圖協商解決或無力承擔司法鑒定費用的,應選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醫療事故鑒定費用1-2000元)。雖然醫聯體的公正性一直被患者詬病,但近年來,醫聯體的鑒定越來越公正。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或者想把所有維權事務交給律師的,可以直接走訴訟程序,由律師直接起訴到法院,申請司法鑒定。法院會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醫療損害鑒定,根據鑒定結論做出判決。雖然整個過程時間長,鑒定費用高(15000-15000),還要承擔律師費,只需要在家里等結果,最后的賠償也比較公平合理。